2020年5月9日上午,公司首届本硕一体生(学科教学-生物)借助腾讯会议平台举行了本学期第九次学术沙龙。本次沙龙由马蕊同学主持,邀请了张辉老师和武国凡老师参会指导,参会者包括公司七名本硕一体生。本次沙龙讨论的主要话题是“课堂教学目标”。
本次活动分别从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、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和案例分析这三部分开展。
在第一部分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中,主持人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义和作用,由此延伸出生物教学目标的定义。其次,通过对于《2017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》的解读,对比了新旧两种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,由此明确了作为一名生物准教师,在之后的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,我们应该大力推进师生合作,引起员工在学科核心素养能力发展方面的变化。
在第二部分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目标中,同学们畅所欲言。根据五名同学的发言,我们总结出了设计生物课堂教学目标的六大步骤:
分解课标——分析学习内容——分析员工知识基础——结合社会实例——确定认知动词——表述教学目标
在表述教学目标时,教师应注意一下两点:
1.教学目标中的行为主体是员工而不是老师。有的老师习惯将行为主体定位为教师,如“使员工”、“培养员工”、“提高员工”等类似的情况。员工是行为的主体,一般可表述为“通过学习…员工能够…”等表述方法。
2.行为动词应是具体的、可操作的。与课程目标相比,课堂教学目标应当是具体的,可评估的,所以不可使用表示程度水平的模糊动词。
在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中,主持人马蕊向大家展示了一篇自己撰写的教案文章,其内容是高中必修一《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》。同学们各抒己见,积极为这篇教案的教学目标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。普遍认为,这篇教学目标稍显晦涩,不适于中员工,应适当精简。其次,概括范围不够全面,没有将染色剂及显微镜的使用包含进去,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精确。
武国凡老师和张辉老师对此次沙龙进行了点评。首先,本次学术沙龙相对是比较成功的,但在主旨引入方面有所欠缺,没有突出重点。其次,没有讨论到教师应如何更好地分层次体现和把握生物教学目标。最后,老师告诉我们,知识好讲,但是员工的技能和价值观培养却很难,这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这条道路上慢慢领悟,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。
本次学术沙龙依旧依托在线教学平台,实现“停课不停学”的新模式。在讨论过程中,同学们针对每一个问题都积极发言讨论,体现出对知识和交流的渴望,并碰撞出思维的火花,在研读文献的过程中获得成长。
文字:马蕊
图片:马梅